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八期)—— 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专场圆满举办

首页     新闻     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八期)—— 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专场圆满举办
 

 

聚焦前瞻科技,锚定产业创新。近日,由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英国剑桥)共同主办,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八期)——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专场圆满收官。

 

本场路演推介了来自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科创团队的四个应用型优质路演项目——“光引科技”、“砖助智连”、“知而行”、“比特科技”

 

路演项目或专注于信息技术的产业根基——芯片技术,以开发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芯片式光谱仪设备为抓手;或专注于以信息技术促进传统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传统产业降本、提质、增效;或以信息技术赋能绿色交通业,助力节能减排。活动现场,路演代表们与来自毅达资本、云九资本、创新工场、云岫资本和英菲尼迪的十余家投资机构代表及产业园区嘉宾现场交流对接,气氛热烈。

 

01

“引光赋能于‘芯’”,路演项目“光引科技”由剑桥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祺翔领衔,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工学院院长Richard Penty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剑桥大学博士担任首席光电工程师,研发团队剑桥基因深厚。

 

芯片级光谱仪,将革新可穿戴产品。依托于剑桥大学领先的光通信、传感、处理、计算芯片级硅基-InP 基混合集成光电芯片技术,“光引科技”赋能于芯,聚焦打造芯片级的光电集成产品与解决方案,核心技术是全球开创性片上集成光谱仪芯片+AI算法——兼备小型化、低成本与高灵敏度的光谱分析。团队已于2021年成立初创公司,专注为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片上光电集成芯片,包括光谱分析探测、通信光交换、AI光加速算法和智慧感知方案。

 

“团队开发的基于LED光谱探测芯片,探测性能达到世界前沿水平”,路演代表、产品总监严亭介绍到,“其光谱芯片已历经多轮技术迭代,产品级8英寸晶圆已经于2023年投片,具有可编程性、强温漂容忍性、性能足以媲美商用台式光谱仪。”

 

得益于高精度、低成本、可量产 、易嵌入的应用优势,在具体应用场景方面,“光引科技”聚焦消费端光子健康芯片市场,结合近红外分析技术,以物联网时代的数据入口——消费级可穿戴运动设备搭载芯片级光谱仪为商业化突破点,逐步覆盖和完善健康市场、生物医学、化工制药、环境监测、食品农副等应用场景。

 

02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制造正当时。发展工业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面向工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切中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肯綮”。

 

定位于专注未来虚拟工厂构建和运营的数字孪生模型及应用服务商,路演项目“砖助智连” 聚焦造纸、智能装备、新能源及上游新材料等细分领域,为行业头部企业和产业集群提供工业数字孪生产品和应用,以及相关未来工厂的建设项目和运营服务。

 

项目创始人CEO张文博士为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核心团队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由多名数字孪生资深技术专家组建,拥有以知识图谱、三维模型、仿真模型、AI模型为支撑的数字孪生行业级应用、以及行业级数字孪生L1-L4级体系和平台构建等核心能力。

 

“以模型驱动实现自我进化、以数据驱动实现价值链重构,在由数字化车间向智能工厂演进、最终迈向未来工厂的进程中,工业数字孪生是关键技术之一”,路演代表、项目联合创始人蒋力强调到。

 

据介绍,“砖助智连”拥有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可输出完整专业的泛未来工厂建设服务。其中,就未来工厂建设第一阶段—“虚拟基建”层面,凭借团队在知识图谱建模、三维建模和数据&模型映射的三大基础能力,“砖助智连”可为企业实现业务在虚拟世界的启动运行,大幅降低企业虚拟基建投入成本;就未来工厂建设第二阶段—“场景应用”、“智能演进”层面,团队已经在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精益化管理、高端化产品、绿色化制造等主场景中构建了一系列丰富的数字孪生纵深应用场景,并通过数字孪生仿真及智能化能力,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设备的虚实共生,完成用户关键设备智能化演进。

 

另两个路演项目——“知而行”、“比特科技”,则瞄准智慧交通赛道,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绿色出行,优化交通效率。

 

03

以全新视角优化交通,重新定义公共出行,路演项目“知而行”致力于打造智慧驾驶新公交系统。

 

项目创始人、CEO刘海全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拥有十年以上整车研发和量产经验,联合创始人、CTO王亚飞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负责项目的自动驾驶算法开发和落地应用,首席科学家曲小波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首位智慧交通领域的院士,擅长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规划和调度算法开发。

 

路演代表、商业化总监丁银成表示,当前公交车行业痛点明显:在乘客端,路线绕行,频繁停靠与繁琐换乘,较慢车速,均降低了乘客出行首选度;在管理端,高峰客流满载、平峰客流空闲,资源利用率不均衡,车体大、能耗高;在运营端,亏损严重、司机资质高工作强度大。

 

公交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最大组成部分,如何盘活公交车资源,使其在低碳出行时代真正大显身手?在“知而行”的解决框架里,“人、路、车”共同构成交通三要素,破解公共交通效率低下难题需要从三要素着手。具体而言,人车交互层面按需调度公交,打造调度系统,优化载具、采用可灵活调配的公交车,打造模块化小型车辆;车路交互层面增进车路协同性,采用智能驾驶技术、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基于上述理念,团队正打造由单点公交车向城市级MaaS出行平台,技术方案基于运营平台、云控平台、魔方公交(自动驾驶公交)车云一体的完整架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多线路车辆协同的多维度调度算法、连接系统为行业内首创的车辆自主对接方案。

 

“公共出行工具中专车效率高、价格高,公交价格低、效率低,’‘知而行’提供了一个价格接近公交、效率接近专车的出行新选择”,丁银成介绍到,“团队目前已完成车本体的固化设计,完成整车车型定义,实现相邻车厢的通过性、两车间换乘和车内行走设计,预计今年完成造车目标”。

 

04

致力于构建城市级智慧出行民生服务大数据平台,路演项目“比特科技”创始人吕明毕业于清华大学,核心团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潘晓东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路演代表、副总经理门学峰介绍,“比特科技”打造“1+N”的发展模式。“1”指团队最开始关注的智慧停车领域,针对路内外开放式停车场景下的诸多难题,从决策、管理和服务维度“三管齐下”,面向政府监管端,“比特科技”提供数据统计与分析、基于GIS的可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监控面板、整体服务水平分析和用户投诉统计等服务,缓解停车设施规划无据可依、资源配置不合理、收费标准制定不科学等停车决策痛点;面向企业运营端,提供智慧停车精细化订单管理、基于GIS的可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监控面板、数据统计与分析和资金管理等服务,缓解经营成本高、收费率低、用户投诉多、现场管理难等停车管理痛点;面向公众服务端,通过APP提供车位查询、停车引导、车辆位置、互联网及现场支付、信息查询等综合服务,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余位信息不准、收费标准不透明、停车缴费不便利等停车服务痛点。

 

基于全域智能化运营管理中心,以智慧停车业务为突破口发展增值业务,“比特科技”拓宽业务板块,延展业务链条,实现了多层次、多板块、多维度的项目运营模式,业务板块由“1”积极拓展到“N”,为用户提供“充电桩+智慧停车+城市管理3.0”的总体解决方案。其中,智慧储能系统涵盖售电服务、光伏电站、储能电站、智能输配电设备、能源监控、新能源应用及低碳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一站式”用电服务;智慧路灯系统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实现城市服务与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

 

“‘比特科技’的发展目标是成为领先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充电、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城市运营服务商”,门学峰总结到。

 

三年多来,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已成功举办八场“国际技术系列路演”活动,累计向国内投资机构和地方产业园区推介三十余家优质的应用型初创企业,推出了一批商业化前景广、技术竞争力强、人才根基厚的创业创新项目。

 

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路径,助力优质应用型前瞻项目转移转化,中心将持续凝聚产业界、科研圈、政府端、资金侧多样化要素,协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围绕信息技术与新材料、生物医学与健康医疗、智慧城市与环境保护、再生能源和零碳与可持续发展、新型光电子技术等应用型创新活跃领域,中心一如既往向投资机构、产业园区、各类企业进行项目专业推介,打造技术开发与产业运用融通的国际科技创新生态循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