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九期)—— 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专场

 

 

近日,由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英国剑桥)共同主办,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九期)——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专场圆满收官。

 

本次路演推介了四个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的优质路演项目——“BioMavericks”、“国科兴旺”、“VasoDynamics”以及“生动细胞”。

 

 

活动现场,路演代表们从行业背景、市场规模、技术优势、商业化模式和融资需求等全景展示项目风采,来自英菲尼迪资本、云岫资本、分享投资、新加坡狮城资本的投资人,以及南京生物医药谷、江北科投等本地产业园区、投资机构嘉宾,与路演代表现场频繁互动,给予项目切中要领的专业点评。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围绕医疗大健康产业,本场路演的三个项目——“BioMavericks”、“国科兴旺”和“VasoDynamics”,分别从癌症的早期筛查、癌症的止痛适应症、癌症治疗副作用的预防切入,根据不同阶段癌症治疗的细分诉求打造解决方案,努力为癌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续生命周期。

 

01

当前,多重需求正驱动着癌症早期检测和治疗监控市场,行业痛点凸显。一方面,针对40-60岁高危人群和有家族癌症史的个体,市场上缺乏经济、高灵敏度的早期癌症检测方法;另一方面,针对已确诊的癌症患者,缺乏有效的伴随诊断和治疗效果及时评估手段;同时,目前的技术不能准确预测癌症复发的风险,这对治疗方案和长期管理影响不利。

 

基于上述痛点,路演项目“BioMavericks”研发了一种用于癌症早筛的新型血液核酸检测试剂,推出从早期诊断到治疗监测的一体化癌症管理解决方案。作为一家专注于新型体外诊断试剂开发的液态活检公司,“BioMavericks” 2021年成立于英国伦敦,联合创始人、CEO郭爽为剑桥大学博士后,拥有10年以上生物医学背景,联合创始人、COO顾钦颖为剑桥大学物理系博士,拥有10年以上人工智能背景,创始团队剑桥底蕴深厚。

 

借助“BioMavericks”的血液核酸检测试剂盒和团队自主研发的软件,能自动分析核酸扩增结果,从而准确鉴别健康和癌症样本。通过这一模式,“BioMavericks”能为40-60岁的癌症高风险人群,已确诊癌症但需要伴随诊断和复发监测的人群,提供覆盖早期干预和靶向治疗的全方位癌症管理解决方案。据悉,团队已研发出成功检测含“癌症之王”胰腺癌在内的八种常见癌症的核酸技术,并在在印度小规模癌症人群中顺利完成临床验证。

 

“致力于为精准癌症诊断、有效治疗评估和准确复发预测提供定制化的生物标记物,BioMavericks在技术、成本时效和商业化方面优势显著”,郭爽博士总结到,“技术层面,团队通过特定核酸标志物检测,较之甲基化检测,灵敏度高达97%、特异性接近100%,强扩展性也为更多癌种检测提供可能;成本时效层面,项目所采用的PCR技术,较之NGS技术成本降低数十倍、检测周期缩短至数小时,便于快速和大规模应用;商业化层面,项目已与英国UCL和印度当地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并积极在国内江浙沪地区拓展临床和商业合作。”

 

02

剧烈难忍的癌性疼痛,是制约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据统计,约五成的所有期别癌症病人、七至九成的晚期癌症患者存在疼痛问题。传统癌症止痛方法,如镇痛药、神经阻滞微创介入、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等,效果相对有限、副作用相对明显,低温等离子技术正成为缓解癌痛的新选择。

 

依托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癌症止痛适应症作为切入点,路演项目“国科兴旺”定位于领先的高能低温等离子体医疗设备研发和制造商,创始人、董事长张忠诚为剑桥大学量子化学博士,总经理许德晖为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等离子体技术及生物医学应用。

 

等离子技术为何能达到明显抑制癌痛的目的?许德晖副教授专业解读到,一方面,等离子体的高场强可调控感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电位,抑制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实现对患者疼痛的缓解;另一方面,基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代谢差异,等离子体活性粒子通过选择性诱导癌细胞死亡,并对正常细胞损伤影响较小,实现从根本上消除癌痛。

 

“基于上述基本原理,低温等离子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应用广泛,经过十年技术攻关,团队产品样机已迭代至第五代,突破低温等离子体在穿透力、温控、口径的技术瓶颈,设备成本也大幅削减”,许德晖分享到,“团队研发的癌症止痛治疗设备,其高穿透力,可对治疗部位实现无创伤、无直接接触的深度触达,其控制低温能力,可将热量控制在人体适宜范围,其大口径,可提升治疗效率”。

 

据悉,目前“国科兴旺”的相关设备已经过相关人体观察实验, 在其他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的癌痛,对癌症晚期止痛疗效明显,且尚未发现毒副作用。

 

03

正如前文提及,癌症治疗过程的诸多副作用对患者困扰巨大,其中癌症治疗对皮肤和粘膜造成的损伤副作用普遍存在,是导致癌症病人身心憔悴,减少、中断和延迟治疗的重要原因。

 

针对癌症治疗过程的系列副作用,路演项目“VasoDynamics” 致力于开发预防癌症治疗副作用的创新药物,以达到抗癌治疗的最优化。团队联合创始人和CEO 李宁峰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系临床肿瘤学和肿瘤生物学专家,拥有超过20年的癌症研究、临床试验和药物开发经验;COO Gary Bower系临床试验管理专家,拥有超过20年的生物技术领域从业经验。目前,“VasoDynamics”已在英国进行商业化落地,并正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区别传统对症消炎治疗的后端理念,团队通过提前保护基底干细胞,利用血管收缩剂,来预防和减少由细胞毒性药物和放疗引起的皮肤及粘膜损伤”,路演代表、“VasoDynamics”中国区负责人祁邦强调到,“这一路径尚处于市场空白领域,获批上市药品尚未有此类预防性处方药品。”

 

据悉,针对放射性口腔粘膜溃疡、放射性皮炎、放疗性脱发的癌症治疗副作用,“VasoDynamics”目前已开发出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三条产品管线,分别是口腔漱口外用的漱口水、皮肤外用的喷雾溶液、头皮外用的香膏泡沫,迄今各项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安全性验证和初步有效预示。“据统计,50%的所有癌症患者,87%的乳腺癌患者都经历过放射性皮炎,聚焦中国市场开拓,放射性皮炎将是‘VasoDynamics’切入中国市场的重点”,祁邦表示。据悉,作为一家技术研发企业,“VasoDynamics”注重构建知识产权壁垒,当前产品技术的专利寿命延长至2042、2043年,产品有资格在上市后获得市场和数据保护。

 

04

除上述一系列服务癌症患者需求的项目外,本场路演还关注到开展生物制药和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细胞制备与培养。

 

细胞规模化培养,广泛应用于灭活疫苗、干细胞、外泌体、功效护肤品、食品原料、中药材提取物、类器官等领域,而以多层细胞工厂的传统手工细胞培养方式,存在人工操作繁琐、污染风险高、数据难以追踪、质量不稳定等诸多痛点,微球载体工艺以比表面积大、节省人工和场地、可快速放大的系列优势,在众多细胞培养方法中脱颖而出。

 

以微球技术为抓手,主攻细胞大规模自动化培养和装备,路演项目“生动细胞”创始人张豪为牛津大学生物材料博士、英国再生医学先进制造研究中心博士后,曾入选江苏省、苏州市及苏州工业园区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已与中科院、哈工大、西交大、华南理工和苏大等国内院校展开产学研合作。

 

谈及产品的差异化策略,张豪博士分享到,“专注研发生产自动化细胞生产系统,团队创新推出可溶解的微球载体,材料来源既有动物源材料,更有植物源材料,便于细胞回收、减少细胞损耗,性价比高,系国内唯一、全球第2家可提供植物源、可溶解的微球载体的厂商;同时,以自有微球和设备为壁垒,‘生动细胞’将目标市场由灭活疫苗、细胞药物开发,拓宽至护肤品原料、医美、器械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多元化。”

 

据悉,针对庞大的细胞种类跨度,“生动细胞”掌握多种不同材料来源(如葡聚糖、明胶、果胶、聚乳酸等) 微球的微纳加工、表面处理和培养工艺,并拥有自主开发的微流控芯片、 注射泵、静电纺丝等微球加工设备,核心技术能力凸显。

国际技术路演精彩继续。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路径,助力优质应用型前瞻项目转移转化,迄今为止,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已成功举办近十场“国际技术系列路演”活动,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国内一流高校的科创型人才积极参与,累计向国内投资机构和地方产业园区推介三十余家优质的应用型初创企业,推出了一批商业化前景广、技术竞争力强、人才根基厚的创业创新项目,积极释放创新动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升级。

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九期)—— 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