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七期)—— 生物医药专场

 

 

“以应用创新为导向,以服务产业为落点”,近期由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英国剑桥)共同主办,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七期)生物医药专场圆满收官。

 

来自牛剑校友的五个应用型优质路演项目——蕾灵百奥、津渡生科、北中颐和、景三医疗和Cantabio制药一展风采,与来自线性资本、国药资本、诺延资本及云九资本的十余家投资机构代表和产业园区嘉宾现场互动,通过中心的枢纽效用,实现应用型科技投融资需求的双向互通。

 

动物疾病防控效果与畜牧业的生存发展休戚与共,其中动物保健企业处于该产业领域的上游。路演项目“蕾灵百奥”致力于将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率先运用到动物健康与福利,通过开发革命性的物理消杀、诊断试剂、新型药物、疫苗及生产工艺,将高科技、高质量、高服务的产品带给动物保健行业。

 

创始人陈蕾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先后获得预防兽医学硕士、博士,又前往剑桥大学病理系攻读基础医学博士免疫学方向。在兽医和人医领域双博士阶段的持续深耕,塑造了陈蕾博士对动物保健行业的深刻认知。

 

在她看来,动保产业有下列痛点:无法说话的治疗对象,使兽医领域比人医更需高科技;集中养殖的经济动物,更易遭受疾病侵袭、产生重大经济损失;70%左右的人类疾病直接间接与动物的健康相关。“特别是近三年来,以非洲猪瘟为代表的疾病呈现潜伏期更长、传染性更强、传播更隐匿的复杂特点,对我国动保疾病防疫带来严峻挑战,非洲猪瘟已经洗牌重塑了国内养猪业”,陈蕾博士强调。

 

针对上述新的动物疾病特点,蕾灵百奥开发出了灵敏度高出传统qPCR10-100倍的新技术MAOPA(磁珠介导的一体化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及融合MAOPA等多项技术的全封闭智能分析系统UNIGEN,具备超精准超灵敏、超大样本量混检、全封闭无污染、便捷一键式操作、融合AI研判及自动报告等诸多优势。

 

“UNIGEN是迄今为止灵敏度最高、特异性最强的分子诊断产品”,陈蕾博士表示,“以非瘟检测为例,产品的高灵敏度使其能较传统qPCR检测技术早5到10天发现病毒,从而提前隔离病源、大幅降低养殖场损失,相应技术已在大型养殖集团进行初筛快检得到实证,效果非常好。”

 

据悉,业务布局层面,蕾灵百奥在消杀、诊断、治疗、疫苗四大动保领域已储备多项前瞻技术,物理消杀、诊断领域产品管线已开始商业化,并就行业上升期的宠物经济赛道,构筑第二增长曲线。

 

路演项目“津渡生科”和“北中颐和”则加码生物医疗和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赛道,利用计算机智能赋能生命健康科学。

 

路演项目“津渡生科”创始人、CEO金泳成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方向,核心团队在生物工程、自然语言处理和癌症领域科研建树丰富,成员累计在国际顶级会议或Nature等国际顶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多篇,具备扎实的“生物-生信-人工智能”开发能力。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疾病早筛与诊断?在金泳成眼中,从医学大模型切入相关场景尤为适合——医生诊断时,需根据医学成像、基因组学、检查结果、电子病历等多种指标、而非单一指标做出判断,“多模态医学大模型通过对多种数据的学习、训练和分析,能突破一种方法诊断一种疾病的限制,实现‘一个大模型、对多种指标数据、多种疾病进行综合诊断’的目标,甚至形成类似全科医生的人工智能。”

 

以组学为突破口,津渡生科开发了人工智能医学诊断大语言模型平台GeneLLM(Gene Large Language Model),推出基于组学的多疾病早期发现一体化解决方案,具备疾病检测高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组织溯源性、多疾病泛化能力的优势。目前已在多种癌症和阿尔兹海默症进行早期开发。较高的特异性、灵敏性,以及远低于市面同类产品的单次检测成本,使得津渡生科能释放普通用户对 “一次采血、早期筛查多种疾病”的需求。

 

我国正通过多项政策和举措鼓励支持中医药发展,数据显示2020 年中医行业规模为 9940 亿元, 2030年预计达 2.97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2%;与此同时,传统中医面临数字转化能力缺失、数字化能力不足、技术应用能力匮乏的困境。中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围绕各地中医药大学与中医药企业的资源禀赋,定位于“中医药学院派孵化器”,进行产品、服务、科研三个方向孵化,由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王曦明带来的路演项目“北中颐和”,致力于用数据引领中医创新。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中医药学何以可能?王曦明表示,现代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愈发强调结合前沿技术与因人而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图像识别、知识图谱、强化学习技术架起了中医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桥梁,交叉学科团队使得中医经验积淀的数据化、模型化、人工智能化更加具备实践价值与孵化意义。

 

业务布局上,在产品孵化层面,“北中颐和” 通过临床数据系统驱动配比筛选,进行消费级产品转化和中药创新药研发;在服务孵化层面,“北中颐和”正打造中医康复连锁医院和赋能诊所的模式,实现线下实体和线上诊疗一体化;在科研孵化层面,“北中颐和”已自主研发多模态信息处理系统、智能处方系统等平台,参与部级、市级、校级课题,促进临床科研和传承培训数字化。

 

脑病主要包括脑卒中(中风)和认知功能障碍(以阿尔兹海默症为代表),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一直以来,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致死和致残病因;阿尔兹海默症已是第五致死病因。人口老龄化加剧也带来这两种疾病发生率的持续上升。发病率与致残率高,经济负担重,目前尚缺乏有效药物,使得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成为应对脑病几乎唯一的手段。

瞄准脑检领域,围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脑认知等脑健康问题,路演项目“景三科技”以脑卒中监控预防为突破口,通过医学影像和血液动力学分析技术,结合多年临床积累的多模态闭源数据库,精准地评价血管狭窄性和扩张性疾病的危险性,提供临床辅助智能诊疗的解决方案,包括治疗方案优化和效果定量评估。另外,通过整合基因,血液标记物,脑组织磁共振成像,以及个人生活工作习惯,睡眠和认知量表,景三科技智能评估系统可为客户提供10-年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评估。

 

项目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滕忠照博士现为剑桥大学放射系生物医学工程组负责人、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滕忠照博士介绍到,粥样斑块的脱落会导致血管堵塞,这是脑卒中的主要诱因,结合景三医疗的成像技术与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清楚地观察粥样斑块内部组分结构及其变化。

 

针对面向医生的临床辅助诊断场景,在临床治疗阶段,可辅助医生预估患者术后效果,以对手术必要性进行预判,或辅助医生安排患者随访周期,以在病发前提早介入,从而形成完整合理的治疗管理方案。针对面向普通人群的体检场景,尤其存在记忆力,听觉,嗅觉,或学习能力下降的人群,景三医疗的脑健康筛查产品已进入数百家体检机构,步入大规模商业落地阶段,智能评估用户脑结构和脑功能水平,实现对阿尔兹海默症等认知功能障碍十年潜伏期的提前筛查。依托已经汇集的百万人大数据,景三科技可生成脑部演化模型,为个性化脑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防治衰老型疾病成为本场路演的热点,除“津渡生科”和“景三科技”推出的阿尔兹海默症早筛解决方案,路演项目Cantabio制药为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老年病、Ⅱ型糖尿病等代谢病,开发了新颖的疾病改善疗法和诊断方法。

 

作为一家临床前阶段的国际生物科技公司,Cantabio 核心团队由剑桥校友组建,创始人兼CEO Gergely Tóth博士,从事生物技术研发及商业药物发现领域长达20余年。

 

Cantabio 将研究焦点放在减少生化压力与生化应激上。Tóth博士解释到,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代谢性疾病(如Ⅱ型糖尿病)之所以发生,根本原因与人体细胞受到过量生物应激导致的细胞损伤有关,这些生物应激包括氧化压力、糖化压力、蛋白质聚集等等。生物应激通过有毒过程引起了神经元毒性,细胞功能随之崩溃,进而严重影响衰老过程、产生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因此,“CantaBio的策略是通过保护关键蛋白质免受生物应激和保护细胞自身的防御机制,防止一些疾病领域的发病和减缓病情进展”,Tóth博士分享道。
具体来说,就帕金森病而言,基于DJ‑1氧化态可作为帕金森症的重要指标, CantaBio所开发的临床诊断平台,能够检测DJ-1的不同氧化态,并将其应用于无创、低成本、高效率的体外生物流体诊断领域,从而有效检测和早期诊断帕金森及其它有关疾病;就阿尔兹海默症而言,基于Tau蛋白聚集与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Tau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antabio已识别出新型小分子伴侣,可与单体Tau结合并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相应Tau靶向候选药物已在阿尔兹海默症的体外和果蝇模型中显示出功效。

 

近三年来,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已成功举办七场国际技术系列路演活动,累计向国内投资机构和地方产业园区推介近三十个优质的应用型项目。

 

聚焦信息技术与再生能源、生物医学与健康医疗、智慧城市与环境保护、零碳与可持续发展等应用型创新活跃领域,助力以源自剑桥为代表的应用型前瞻项目,中心将持续凝聚产业界、科研圈、政府端、资金侧多样化要素,向投资机构、产业园区、各类企业进行专业推介,打造技术开发与产业运用融通的国际科技创新生态循环。

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第七期)—— 生物医药专场